“这里原来是座变电站,怎么变成商务楼了?”人们议论纷纷的“商务楼”正是1983年建成的220千伏泸定变电站。经过14个月的智能化改造和外观优化设计,它已成为上海首座正式投运的绿色智能化变电站。近日前往一探究竟。
泸定站位于上海普陀商务园核心位置,泸定路云岭西路附近。为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,上海市电力公司请来专家精心设计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泸定站在建筑立面设计中,采用外墙涂料、铝合金百页和PVC线条为主的装修材料。各组功能相同的设备房间设计成构图序列,实墙和百叶窗穿插布置,形成立面的虚实变化。因为体量较一般民用建筑大,层高较高,所以在立面上使用线条将大体量墙面分隔,整体造型不显笨重。
为防止变电站的变压器油外泄,变电站设置了永久性事故油池。上海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建设处副处长李宾皑介绍,主变压器万一发生事故,变压器油从卵石层进入事故油池,并与变电站内外的其他房间完全隔离,与下水道也完全隔开。同时,为了降低噪音,变压器室内墙贴装吸声材料,变压器室进风窗改为月牙形消声通风窗,减少了主变室的混响声,最大程度降低了噪声。
泸定站内的信息全部做到数字化、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、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,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,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设备维护运转以人工监护和操作为主的模式,实现了计算机“一键式”流程化操作。泸定站在主要电气设备中建立传感测控网络,通过对设备在线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系统,实现保护监控合一。记者在主控室看到,六台电脑清晰地显示着变电站的主变压器状态,接线状态、防护状态等,哪怕连变电器每一只小开关的内部状态也都能清晰显示。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沈冰博士告诉记者,像对变压器油的监控中,油的各种含量变化都能实时监控。而在以前,监测人员要定期从油中取出样本,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。采用智能变电站技术,在提升变电站调度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,还大大降低了有色金属使用量,泸定站内电缆的使用数量下降超过60%,节材效果显著。
据悉,目前上海共有近百个220千伏的变电站,其中位于外环以内的新建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,已全部实现了户内化,节地效果明显与常规户外变电站相比,户内变电站依建设规模不同占地减少30%—50%。今后,上海新建的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设计都将有明确的“节能环保”标杆:变电站的规模、大小、布置、风格、颜色都要与周围环境、景观、市容市貌协调统一。